巍峨的长白山脉绵延起伏,崇山峻岭中,梅集铁路是东北粮食、煤炭等重点物资的运输通道,也是普速旅客列车的交通命脉。
梅集线上的老岭隧道位于密林之间,贯通集安和通化两个边陲城市,它不仅是连接铁路运输的重要通道,也是老岭隧道战斗遗址、东北抗联重要的战斗遗址。
(资料图片)
战斗的硝烟早已散去,如今奋进的足音依旧铿锵。
“抗联精神”在这里落地生根,一代代铁路人前赴后继来到这里,摸爬滚打,为铁路安全贡献着青春和热血。
今天,就跟着中国吉林网一起走近通化工务段通化桥隧车间第一维修小组,倾听他们的守护故事。
图为通化工务段通化桥隧车间第一维修小组的13名职工维修后,等待列车通过
在十几米高的桥上作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上午8时,通化工务段通化桥隧车间第一维修小组的13名职工已经集结完毕,奔赴作业现场。他们今天的首要任务就是利用施工“天窗”时间,更换段内一座桥梁上腐朽护木。
跟着班组职工顺着作业通道走上十几米高的铁路桥,中国吉林网记者不经意间向下看去,腿脚顿时有些不听使唤,心脏扑通扑通开始快速地跳动起来。一阵风吹来,刮在身上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多上来几次就不害怕了,干起活来也能暖和些。”在铁路维修岗位上干了30多年的老师傅宫汝文笑着说道。
图为通化工务段通化桥隧车间第一维修小组的职工在桥上作业
抬来新护木、拿着制作护木工具、拆卸旧护木、制作新护木、复拧护木螺栓……大家有条不紊地忙碌在钢轨之间。
一个多小时后,腐朽的桥梁护木恢复了“健康”,大家又顺着作业通道迅速撤离铁道。望着远处驶来的列车顺利通过轨道,班组长刘传双感慨地说:“最自豪的时候,就是保证运输畅通,谁都能平安乘车回家,俺们这活就不白干”。
中午吃完午饭,他们还要佩戴绳索和工具,攀岩搜索清理铁路线山体两侧的危石、危树,保证列车运行安全……
图为通化工务段通化桥隧车间第一维修小组的职工清理山上落石
这个由老中青13名职工组成的维修小组,常年驻守在梅集铁路线上,面对气候条件恶劣、桥隧病害复杂、作业环境艰苦等实际困难,他们数十年如一日,承担着管内19座隧道、120座桥梁、387座涵渠的巡检、养护和维修任务。
日常的维修,对他们来说已经轻车熟路。冬季在小桥涵内“打冰”作业,才是考验耐力和技术的重头戏。
由于隧道建造年代久远,又地处高寒山区,每年冬季老岭隧道墙壁、洞顶的渗水都会形成坚硬的积冰,一旦被高速行驶的列车剐蹭,极有可能造成列车剐蹭等严重后果。
今年1月,班组在巡查中发现老岭隧道内边墙新增1处混凝土掉块,为确保列车通行万无一失,他们立即轮流看守1天1夜,并申请临时“天窗”,对隐患部位进行集中处理。在巡检过程中,班组发现一处被大量积冰堵塞严重的涵渠,工程量大,涵渠周围没有车路,大型机械无法靠近,他们只能带着电镐、发电机等工具,徒步到现场作业。在这直径不到一米的涵管内,大家趴在冰层上交替作业6个小时,终于将积冰清理完。
图片由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公司通化工务段拍摄
2022年11月10日,东北东部遭遇了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梅集铁路线两侧树木被厚厚的积冰积雪压弯导致侵线危及列车安全。在接到启动恶劣天气应急抢险的相关要求后,班组职工深夜集结抢修,经过24小时的连夜鏖战,危及列车安全的险情被全部清除。
……
一次次险情,一次次迅速抢修。
30多年来,通化工务段桥隧车间第一维修小组职工一茬接着一茬干,一代接着一代传,有人叫他们“刨冰人”,也有人叫他们“守隧人”。
而在筚路蓝缕的桥隧人心中,他们是几代传承的铁路守护人。
“最大的成就就是,每当干完活之后,我们站在线路边上,看着列车安全地通过,想象着他们开开心心地陪伴在家人身边,这就是一种成就感,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39岁的潘洋是班组中的骨干,他的父亲也是一名铁路职工,这让他对这份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图为通化工务段通化桥隧车间第一维修小组职工潘洋下班后回家陪孩子写作业
4年前,还是列车乘务员的潘洋得知工务段急需年轻人时,主动选择转岗:“铁路的发展建设需要我们这种年轻的中坚力量,所以我就主动报名,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全年24小时开机,不管半夜几点,只要有险情,随时出发,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家庭成员中,有一半是铁路工人,也都能理解。”在家人的支持下,刘传双在铁路维修岗位一干就是30多年,管内的每一处设备早已深深的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现在的作业环境和后勤保障条件可比以前强多了。
图为通化工务段通化桥隧车间第一维修小组组长刘传双下班后回家喂鱼
冬季的虎马岭隧道泄水洞内,穿着棉袄、水靴的56岁老班长宫汝文带领工友排着纵队,弓着腰行走在仅有1.8米高的狭长排水沟内,脚下是混着冰碴的地下水拍打着水靴流向暗沟方向……他们一路慢走细看,疏通清理着积冰积水和杂物。
“工作很难,心里有时也会觉得苦,但看到一趟趟列车从我们负责维护的区段上顺利通过,我们作为桥梁卫士,也很骄傲。”宫汝文道出了所有铁路桥梁维护工人的心声。
图为通化工务段通化桥隧车间第一维修小组职工宫汝文下班后在家与妻子聊天
在这个班组,个个“身怀绝技”。13人中,有8名退役士兵,5名默默坚守的90后青工,有2人分别在集团公司和段桥隧工岗位技能竞赛中获得技术能手的优异成绩,1人入选段后备人才库。该班组曾多次获得段级先进班组、文明班组等荣誉称号。
按刘传双的说法,要把他们培养成“全能运动员”。
图为通化工务段通化桥隧车间第一维修小组荣誉墙
传承接力,是护路人的责任,更是“抗联精神”的感染和激励!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2月,杨靖宇将军率领东北抗联浴血奋战,在梅集铁路线老岭隧道中打响奇袭老岭隧道战斗,沉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抗美援朝期间,梅集线上的隧道还成为列车躲避敌机轰炸的避难所。1960年拍摄的《烽火列车》影片曾在梅集线上的隧道内拍摄外景。在梅集铁路线老岭隧道旁,侵华日军看守老岭隧道的碉堡依旧残存,斑驳的墙面仿佛在控诉着侵略者的罪行。
在它右侧有一处通化市政府设立的“老岭抗日遗址”牌,记录着杨靖宇老岭隧道破袭战战斗经过。
“从老岭抗日遗址建成开始,驻守在梅集铁路线上的桥隧职工就发扬攻坚克难的‘抗联精神’,并把‘抗联精神’视为护路之本。”刘传双说,每当有新职工入职,熟悉工作流程后,就会带他们来到雪场这里,开展“感悟日”活动,给他们讲述抗联英烈浴血奋战的历史故事。
图为通化工务段通化桥隧车间第一维修小组主题当日活动,党旗下宣誓、参观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
通化工务段桥隧车间第一维修小组,在这段素有“咽喉”之称的梅集铁道线上,33年累计发现和处理桥隧涵病害问题上万件。心系桥、隧、涵、创优保安全的“班组精神”,感染并激励着一代代梅集线上的守护者。年轻一代桥隧人接过接力棒,让这座百年铁路线焕发新生机。
梅集铁路作为长白山区普速旅客列车和重点物资运输的交通命脉……无论是春夏秋冬,严寒酷暑,一代代长白山区铁路桥隧人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热血和担当延续着数十年确保安全生产的传奇。
春天已来,隧道外,山岭上的积雪正在消融,大山开始焕发勃勃生机。新时代,奋斗不息的吉林人民继续发扬着东北抗联的奋勇精神,为焕发吉林全面振兴活力,确保客货列车运输安全,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陈志文/文/视频 张秋磊/摄影 马瑞/制作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热讯机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